夫妻间是应由相互认识而了解,进而由彼此容忍而敬爱,才能维持一个美满的婚姻。  ——心灵客栈
  岁月流逝,社会也在飞速前进。李伟的身份也在随着时光不停的更替,但只有桂芬还依然如故,还是当她的民办教师,一个只有很低待遇的相当于临时聘用人员的非正式工作人员。  两地的分居和身份的悬殊,使李伟和桂芬在常人的眼里产生了世俗的条件倾斜和不平衡。再加之李伟的母亲,更是不能接受一个配不上自己爱子的儿媳妇,以极低的身份守在李伟的老家与她朝夕相处。她开始以一个母亲的“语重心长”告诫李伟:你们条件悬殊,还是及早的结束你们的关系吧。  不知是李伟舍不得情投意合的桂芬,还是不敢违抗母亲的“谆谆教诲”,他既不和桂芬解除婚约,也不把桂芬随军到广州,他们的夫妻关系一直是若即若离,不长不短。  每年的冬季,孝顺的李伟会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广州过冬,而桂芬则留在家里管教一双儿女。她没有过多的怨言,也没有更多的不满,只是把对李伟的所有情爱一门心思的倾注在一双乖巧可爱而又学业优异的儿女身上。  也许是桂芬的二十多年的忍耐感动了上苍,也许是儿女的努力和奋斗得到了爱神的眷顾。在他们夫妻结婚二十年的秋季,李伟的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复旦大学,而女儿也在哥哥考上大学的两年后如愿的读取了一所二本院校。  作为父亲的李伟知道自己的角色,也知道一个男人应该担当的重任。他一边尽职尽责的为儿女的学业,努力从经济上付出和贡献,一边还是一如既往的孝敬自己的父母,只是李伟不再把桂芬孤身一人的留在老家,而是在儿女相继考上大学后,让桂芬辞掉了工作,两人结束了长达二十五年的四分之一世纪的两地分居的夫妻生活。  如今两个子女已经完成学业,各自参加了工作。让人欣慰的是他们都应聘在了广州,和爸爸妈妈同在一个城市过着一家四口团圆的和美生活。  人生有无数扇门,每一扇门都通向不同的生活。即使有扇门为我们关闭,但还会有其他的门等待我们开启。  只是我们在面对那扇关闭的,通向夫妻形影不离的朝夕相处的圆满美眷的幸福之门时,是对婚姻的双方条件和地位投以冷漠和无视的世俗之门击醒了我们的心智和头脑:“我”只要不丢弃一颗对未来生活给予厚爱和关注的期盼之心,一份对自己婚姻极力挽救的热情和责任,一份对家人的长久包容和忍耐,一份对子女的亲情抚爱和投入,幸福之门自会为“我”缓缓打开。  夫妻之间,计较的太多,说白了都是不够相爱。当婚姻遇到挫折,如果能够换位思考,多看对方的长处,那么你们之间的很多问题就会变小,你们之间就能够有话题可谈。所以,如果在发生矛盾时,冷静下来能够客观地看待对方,就会明白对方并不是一无是处。那样就会坚持,婚姻也能够回归幸福。